欢迎访问:六安社会科学网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决策咨询决策咨询

“佛子岭大学”的鲜明特征和时代价值

浏览次数:597   发布时间:2024-12-11

王苗苗 ,何晓东(霍山县委党校 )

  引言:

  百年奋斗铸就辉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奋斗的时代要求贯穿全篇。“奋斗”二字,饱含智慧勇毅、彰显使命担当,是从百年光辉党史、十年伟大变革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是胜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皖西人民从不缺乏奋斗的精神,曾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建成了佛子岭水库大坝——“新中国第一坝”,后又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建成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淠史杭灌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佛子岭大学”、淠史杭精神都是皖西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对皖西人民白手起家、顽强拼搏的褒奖和歌颂,更是对新时代传承人接续奋斗的要求和期盼。

  一、“佛子岭大学”的名称由来

  自从12世纪“黄河夺淮”之后,淮河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入海口,黄河所带来的泥沙致使淮河河道淤塞,导致河水倒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淮河两岸百姓带来深重苦难[1]。1950年淮河爆发特大洪涝灾害,1300多万人口受灾,4000余万亩田地被淹没,死亡489人。灾情报告传到党中央,毛主席看到报告中“不少是全村沉没”“被毒蛇咬死者”“多抱着大哭”“今后水灾威胁仍极严重”等文字时,热泪夺眶而出。此后从7月20日到9月21日,毛主席先后连下4次批示给周恩来总理,要求水利部根治淮河水患,同时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所谓“善治国者,必先治水。”为了彻底根治淮河水患,1950年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新中国治理淮河的大幕由此拉开。水利专家们通过反复勘查、论证,决定在淠河东源上游建造一座大型水库——佛子岭水库。

  “佛子岭大学”因建设佛子岭水库而得名。因建设佛子岭水库,来自四面八方的各路建设大军,一时间云集佛子岭,高峰时期参加水库工程建设的干部、军工、技工和民工多达2万人,从吸纳人员数量上来看,不亚于今天的“大学”办学规模。事实上修建佛子岭水库时,由于技术干部奇缺,淮委向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工学院征调了应届土木系毕业生,不足则以三年级优秀毕业生补充,为水库建设吸纳了大量人才[2]。这些大学生工作上有闯劲,带着旺盛的求知欲,不懂就学,成为日后建设的主力军。指挥部技术室全体同志和工务处部分同志,自动组织学习班,他们自称这个学习班为“佛子岭大学”,汪胡桢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被大学生、技术人员称为校长。1952年12月下旬,《安徽日报》发表了一篇“佛子岭大学”的特写,使得这个名字传播开来。

  “佛子岭大学”在新中国建设史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佛子岭大学”的课程紧密结合佛子岭建设实际。事前由“教务长”和“教师”约定,准备、油印教材,并把讲授日期用海报公布。届时,学生自动来听课,上课时既不点名也不计出席人数,但几乎没有人缺席,形成了浓厚而轻松的学习氛围。据统计“佛子岭大学”先后走出了汪胡桢、曹楚生、朱伯芳、谷德振4位两院院士以及蔡敬荀(曾任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等一大批专家和优秀水利工作者,为新中国贡献了80%以上的水利工程建设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二、“佛子岭大学”的鲜明特征

  “佛子岭大学”是佛子岭建设者在实践中所创立的,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研究这段建设历史,归纳其鲜明特征体现为:一心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牺牲奉献。

  一心为民:千百年间,根治淮河水患,是淮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的迫切愿望。“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曾尝试征服这条‘害河’,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治理好淮河水患,淮河也成为了近代以来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3]。”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把无数不可能变成了一定行。建库之时的新中国,面临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状态,物资极度匮乏,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周边国家战火威胁,西方技术封锁,内忧外患,困难重重。面对这样前所未有的挑战,淮河的救灾与治理,无疑是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新生共和国身上。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环境,党和国家领导人下定决心,解救老百姓与水深火热之中,排除万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治理淮河,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别山地区山深路险,汽车无法通行,且时有残匪出没,这些都是兴建水库的技术人员进山之前所要面对现实问题。因交通极其不便,建筑材料进不来,建设者们首先要修通公路,以便运输和人员进出需要。为节省住宿建设成本,建设者就地取材,利用大别山区盛产的毛竹、稻草搭建房屋。因缺少现代化机械设备,施工多数靠民工和士兵们肩挑人抬,真正实现了改天换地,移山填谷。技术人员远远不够,多数参与建设的技术人员既没有书本知识,更没有修筑大坝的实践经验,汪胡桢便亲自指导技术人员耐心钻研,探索发明,反复实验,自己改造机械设备,解决施工中的各种难题。他们自发组织学习班,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完全凭借自己的专家,建成了新中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可谓是史无前例的创造。

  科学求实:佛子岭水库的建设成功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水利工程的诞生。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和严谨作风贯穿于水库建设的始终,也是“佛子岭大学”的根本要求。水库兴建前,建设者就对地质进行了详细勘察,在此基础上,分析坝址、设计坝型。“仅坝型就进行了5种不同的设计和比较,从工程量、造价、技术人员和施工设备状况各方面综合考虑,最终选择连拱坝型[4]。”指挥部要求各部门立足自身,用到什么就钻研什么,工地自设实验室,对多项课题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校长”汪胡桢以及指挥部里的技术骨干都亲自授课,讲实践,讲经验,广泛听取意见,收效甚高。水库验收时,汪胡桢整编了10本全套完备的验收资料,其呈报和验收程序相当规范,手续一应俱全,要求之严,时间之长,细节之精,让人无不震惊。

  牺牲奉献:佛子岭水库的建设成为淮河上游水利工程的一座丰碑,是无数佛子岭水库建设者们日日夜夜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出来的。面对艰苦的建设环境,水库建设者们毫无怨言,怀抱火热的建设热情,从四面八方汇集佛子岭,在交通极其不便、条件落后的大别山深处,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工程技术人员则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书籍通过“佛子岭大学”的“课堂”和“图书馆”毫无保留的传给学员,一传十、十传百,为施工队伍普及了专业的施工技术,为水库建设做出了重要的技术贡献。水库建成以后,霍山县内一半以上的面积成为库区。为兴建水库,5万多亩耕地和良田被淹没,5万多霍山儿女成为库区移民,霍山人民为治理淮河水患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三、“佛子岭大学”的时代价值

  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铸就了伟大的精神,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5],向全党宣示了新时代要弘扬的作风和精神,既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未来的启迪。新时代我们仍然需要精神的指引,总结“佛子岭大学”背后所体现的精神实质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精神伟力,发挥其时代价值。

  (一)传承精神的需要

  精神是信仰凝聚出的一股磅礴力量,具有激励人心和指路明灯的作用,会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向前。新中国成立后,皖西人民在物资极其匮乏、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修建了人间天河淠史杭,铸就了伟大的淠史杭精神。如果说淠史杭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精神的有力彰显,那么为淠史杭灌区提供水源的佛子岭水库的建设史以及当年曾被人们亲切称之为的“佛子岭大学”,其背后精神的实质与淠史杭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从时空维度来看,佛子岭水库比淠史杭灌区要兴建的早,所以淠史杭精神在佛子岭水库的建设过程中早有所体现。历史虽然远去,但精神却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佛子岭水库的兴建,充分体现皖西人民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无畏牺牲奉献,充分展示了新中国建设成就和霍山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的执政理念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激励我们站稳人民立场,永葆为民本色。研究“佛子岭大学”所体现的精神,也是对老区人民如何解放思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激发使命担当,提振状态,树立文化自信与历史自信,追求更大进步,具有强烈的精神感召力和时代传承价值。

  (二)弘扬文化的需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回顾历史、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我们更应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佛子岭水库的建成不仅是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大事,也是当时文艺界、社会科学界的大事。表演艺术家周信芳、严凤英来此放声歌唱,留下了传唱不衰的歌曲——“一条大河波浪宽”,一大批著名作家、画家在佛子岭工地产生了许多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佛子岭工程完工后,建设者们所获取的宝贵知识经验为日后参与、主持设计梅山水库、磨子潭水库、淠史杭横排头水利枢纽等重点治淮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设者们拿着“佛子岭大学”毕业证书,分别走向全国各地的水利工程建设岗位和工程管理部门,在全国各地留有“佛子岭大学”毕业生的业绩,可谓影响了新中国一代水利建设者。如今佛子岭水库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名单,可谓佛子岭景区内一草一木皆文物,皆有故事。回顾历史,深入研究“佛子岭大学”,挖掘背后所蕴含和积淀的厚重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从中探寻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建设佛子岭水库;皖西人民乃至全国上下如何支持佛子岭水库建设;其产生在佛子岭水库建设史上有什么样作用,都有重要历史意义。深入研究“佛子岭大学”,对讲好佛子岭的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进一步宣传佛子岭的红色文化,指引皖西地区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三)引领奋斗的需要

  奋斗是时代的主旋律,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佛子岭水库的建设成功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集体劳动智慧。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淮河治理的新纪元,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以治淮工程为标志,新中国开始了一场艰苦奋斗的治淮战争。在治淮过程中,皖西先后兴建了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4座大型山谷水库,初步解决了境内洪水成灾的问题。60多年来,佛子岭水库会同淠史杭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显现,昔日的千里贫瘠之地变成了今日的鱼米之乡,淮河两岸实现了“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壮美景象,水库充分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等功效,为实现淮河安澜,促进流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改善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不管时代怎么发展,社会怎么进步,奋斗是实现梦想的最有力实践。佛子岭水库是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一项奇迹,承载着皖西老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见证了老区发展艰苦奋斗的历程,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新时代的奋进者。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惟有奋斗才能留下深深的印记。步入新时代,治淮又开启了绿色新征程,我们不断自我鞭策、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带来“量效齐增”的生机活力,勾勒出“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奋进者”形象,力求在山水生态共融、历史文脉传承与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达到最优平衡,从而引领皖西绿色崛起,实现乡村振兴。

  四、结束语

  新征程上,我们仍然要坚持党的领导,从大别山精神、淠史杭精神和“佛子岭大学”背后的精神实质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勇扛历史重担,找到不竭的动力源泉,踔厉奋发,谱写大别山区更加绚丽的奋斗华章。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安徽历史第二卷(1949—1978)[M],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52-53页.

  [2] 佛子岭水电站志[M],佛子岭水电站志编纂委员会编,1994年:69-70页.

  [3] 李佳巍.汪胡桢与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淮河治理[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4] 汪胡桢.沸腾的佛子岭——佛子岭水库建设的回忆,一代水工汪胡桢[M],嘉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208页.

  [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1页.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58页.

  (本文系2022年度六安市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佛子岭大学’的精神实质与时代价值” 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