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玉多(市委党校)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1]。“长三角”、“长三角一体化”在中共安徽省委十一届第五次会议决议中分别出现41次和7次。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六安老区如何解决生态资源丰富的“绿色贫穷”、如何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答案就是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大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相关研究现状
“生态产品”这一概念由我国政府的政策文件首先提出。我国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
号)中提出“生态产品”定义,将生态产品与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并列为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可消费的产品,内涵是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2]。“生态产品”一词相继写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一)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相关概念研究
朱守先认为,生态产品即遵循生态文明理念,依据生态学原理,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式,所创造的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劳动产品,包括生态农业产品、生态工业产品和生态服务业产品等。王斌认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通过市场交易或者政府管理将生态系统服务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过程,直接体现了“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理念。
(二)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的问题研究
杨艳等认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挑战有:一是社会各界对生态产品认识和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二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力度仍不够,且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三是以市场为主导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投资回报周期往往过长,回报率也不高,内生动力不足。沈辉认为,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相关政策保障力度不够、金融体系的资金支持不到位、交易价格机制不成熟、补偿机制功能不完备等诸多瓶颈。
(三)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路径研究
郑周胜认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做到:一是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增值;二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态产品有偿使用;三是创新交易模式,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白臣认为,构建完整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举措有:一是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法规体系;二是创建推动生态产品发展的财税与金融体系;三是创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验区;四是努力创建政府主导公共生态产品补偿机制。
综上可以看出,国内相关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为深入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造了重要基础。但也存在个别不足:尽管已有学者对生态产品概念进行定义,但存在外延广泛、界限模糊等问题;立足六安老区实践研究缺乏,对六安老区等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较少,几近空白;具体的实现路径的设计研究缺乏,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研究较少,更是缺少微观具体战略设计研究。
二、长三角一体化视域下六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
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大关键性问题。实践中,“生态产品”逐渐成为了“绿水青山”的代名词,而努力把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成现实的经济价值,将是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一)六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遵循
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进行了历史考量,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主张人与自然在相互作用中达到辩证的统一[3]。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人类是无限发展的自然界在一定阶段的产物[4]。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集中说明了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和谐发展的。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来看,生态产品价值是在自然资源系统提供有使用价值的自然要素的基础上,由人类的抽象劳动所创造出来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根源,而自然界则是这些财富的催化剂,它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并将其转化成可以利用的财富。
(二)六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积极实践,是绿色发展理念从学术到实践的有益探索。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到2035年,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点问题,也是践行“两山论”理念的物质载体和实践抓手,为六安推进振兴发展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三)六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长三角生态一体化进程的要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可以说生态绿色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底色。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明确指示,要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长三角地区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六安的生态资源和长三角地区的市场资源可以优势互补。一方面,长三角一体化为六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政策、市场及技术等条件,助推六安振兴发展;另一方面,六安通过生态产品价值为长三角提供更多更优的生态产品。
三、长三角一体化视域下六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路径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关键一招,能够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是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双赢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六安老区生态环境良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实现六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必须在绿色生态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转换路径。
(一)政府主导、构建政策规划体系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根本保障
一是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组织领导体系。
首要的是增强绿色发展观念,六安各级各部门要通过开展专题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行全面系统深入了解。应明确分管领导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同时依托乡村振兴,各县区成立专门相关机构组织,定期召开相关部门和各县区负责人联席会议,统筹推进践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研究制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指标体系,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考核机制,加强对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的督导。
二是制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规划体系。
根据中央和省委制定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六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优化要素支撑,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建推动生态产品实现的财税与金融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项目带动作用。做好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有机衔接。抢抓优势政策机遇,在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二)市场参与、培育产业经济体系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
一是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业经济体系。
首先,打造绿色农业,提供绿色生态农产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扶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把六安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基地。不断寻求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支持引导六安农业特色龙头企业打造成省级“产业航母”,加强生态产品品牌体系建设。其次,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优质生态服务。六安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应依托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等资源,打造旅游与康养休闲融合发展的生态旅游。统筹规划区域旅游线路,进一步强化宣传推广,提升区域旅游影响力。
二是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技术创新体系。
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推动力,从加大政府投资、搭建生态技术合作平台以及加快生态技术创新的扩散与应用三方面出发,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大力发展生态产品加工业,吸收沪、苏、浙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培育加工业领军企业,带动生态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加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扶持,各级政府负责部门可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专门化网站,积极推动校企产学研合作,构建生态产品实现技术协同创新平台。
(三)文化涵养、培养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基础
一是打造绿色发展文化资源体系。
绿色发展文化意识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思想先导,六安应牢牢抓住“绿色”与“红色”两个特色主题,对相关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完善,使自然资源与人文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六安的淠史杭精神等水文化、大别山茶谷等茶文化、霍山石斛等养生文化等生态文明元素进行重新提炼,打造具有特色创意的地域生态文化品牌,将群众的经济效益嵌入到生态文化产业链中,让绿水青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充分得以释放。
第二,培育绿色发展社会生活方式。
改变传统的山区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理念,加强老区人民生态保护知识宣传,营造群众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构建文明、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把绿色发展牢固建立在公众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的基础之上,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的价值观,让绿色发展深入人心。
(四)法治规范、完善法治治理体系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保障
一是制定规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法律制度。
尽快把实践中、改革中形成的有效措施和有益经验上升为法律,使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法可依,走上法治化轨道。第一,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法治规范实践中应征求公众意见,并召开立法或决策听证会,在此基础上出台实施细则,确保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第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必须明确交易主体、交易机制以及监管机制,从法律层面完善生态产品的市场交易体系和监管体系。第三,探索建立跨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运行机制,使得跨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高效有序的环境中实施推进。
二是严格执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规定。
要着力解决群众反应强烈和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建立跨区域、多层次、现代化的综合监测体系。加强区域环境保护的合作,完善环境监测的基础设施,运用现代技术提升环境监测的能力和水平。在法律层面赋予跨区域生态共治执行机构参与区域城市间生态环境治理决策以及监管跨相应权限。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进生态产品信用制度建设,对严重失信者建立惩戒机制。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39.
[2]何林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的发展历程[J].浙江农业科学. 2023,64(04):985-991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本文系2022年度六安市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六安生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