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宝(市委党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41次提及“法治”,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把“法治”工作作为专章论述,其中特别强调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史学界、法学界公认皋陶为中国“司法鼻祖”,皋陶开中国法治之先河,奠华夏文明之根基,其人、其事一直是法学和法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皋陶封于六安、逝于六安、葬于六安,六安由此别称“皋城”。六安作为中华法治文明发祥地、皋陶法治精神传承地,理应发挥优势,挖掘特色,创新发展,积极弘扬皋陶法治精神,打造名副其实的法治之城。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下,相关部门不断践行,对皋陶法治文化宣传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打造了悠然蓝溪皋陶五礼园、浏园皋陶塔等特色法治基地,特别是皋陶法治文化基地被全国普法办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成功举办全国皋陶研讨会暨全国先秦史研究会、皋陶法治思想与法治中国建设研讨会、皋陶法治文化研讨会等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连续举办18年的清明公祭法祖活动被列为安徽省非遗项目;开展“皋陶法治文化研学游”等主题活动;塑造提炼六安皋陶法治精神,编纂《皋陶法治精神研究》专著等,特别是在加强与上海市对口合作中,对如何进行法治共建进行了有益探索。成绩取得来之不易,但这与六安作为中华法治文明重要源头的宣传和传承还存在不少差距。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目前对皋陶法治文化的宣传没有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仍然停留在个别地方、少数部门单打独斗的层面;祭典层次局限在当地政府,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法治文化广场建设分散且主题不突出,部分宣传标志不明显,宣传标语也没有特色等等,外来人员到达六安,也不能让其感受到皋陶法治文化的氛围。
二是研究深度不够。近年来虽然对皋陶法治思想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相关作品的数量和层次较低,更没有引起法学界大家们的关注,法制史教科书更是一笔带过,缺乏系统介绍,这都导致了对皋陶法治思想系统化体系化研究的不足。
三是溯源精度不够。关于皋陶的史书记载主要呈现在《尚书》《左传》《虞书》《水经注》《括地志》《太平寰宇记》《竹书纪年》《论衡》和《史记》等古典中,目前缺乏对这些史书中相关记载的系统梳理,确认皋陶法治思想是中华法系的起源;缺乏皋陶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奠基者,以及“中国司法鼻祖”的论证。正是这方面的溯源精度不足,才导致其在中国乃至世界法制史中的地位缺席。
四是实践效度不够。当下六安依法治市工作成效明显,各项法治工作指标多居全省前列,但这与把皋陶法治文化打造为六安市法治建设和文化传播的一张亮丽名片及文化标志还有距离,我们必须在依法治市、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上继续共同发力,在法治六安、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上加大一体推进力度,争取在法治建设上走在全省和全国前列,打造法治之城。
二、下一步的主要建议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必须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皋陶法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当代法治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在进入六安界内增加一些代表皋陶法治文化的雕塑和宣传标语等,让外来客人感受到法治之城的浓厚氛围;二是围绕皋陶墓做文章,建设好皋陶陵园,打造以皋陶法治精神纪念基地为载体的皋陶墓祠遗址保护区、法治文明体验区、会议培训区和智慧法律服务产业区。用光声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再现皋陶断案场景,在园中建设巡回法庭,定期公开审理一些典型案件,建设法治大讲堂,定期开展一些法治培训等;三是以东部新城为基点,打造皋陶法治精神传播高地,应整合皋陶墓、皋陶“五礼园”及皋陶文创乐园等,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要打造具有皋陶法治精神特色的新型主题公园,吸引合肥及长三角的游客来参观和研学;四是争取中央和国家支持与认可,让祭典活动上升到国家层面;五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公众号宣传和分享六安法治成果。
拓展研究深度。挖掘提炼、精准阐释皋陶法治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核心要义。一是每年举办高层次研讨会,邀请法理学界权威大咖和法制史界杰出学者(如张文显、徐显明等)参加,让他们来助力皋陶法治思想研究和宣传,明确皋陶在法制史中的地位;二是发挥六安籍法学专家(如胡云腾、张恒山等)在法学界的影响来推介皋陶法治文化、推介六安;三是不仅要编辑出版皋陶法治研究书籍,而且要利用六安籍已退休的法学界名人担任主编,成立法治研究院。将《皋陶法治》打造为省级乃至国家级公开出版的理论刊物,从而扩大六安在法治建设领域的影响力。
提升溯源精度。针对皋陶法治精神传承上曾出现过的杂音,如对皋陶的真实性和其历史功绩存在认识偏差,要系统梳理皋陶法治精神相关文献。一是全面系统梳理中华法系的起源、发展、流变、实践,其目的是明确皋陶法治思想是中华法系的源与流。皋陶及其神兽廌和西方正义女神都是法律文化的产物,他们在神明裁判、司法惩戒与公平理念方面有共通之处,但这种文化现象远远早于西方,中华法治文明早于西方法治文明;二是探求皋陶法治思想和儒家、法家思想一脉相承的逻辑,明确为何皋陶是中华司法鼻祖;三是提炼皋陶法治精神,形成人人共知共识的局面,便于入心入脑。
增强实践效度。皋陶法治文化是六安人民的血脉基因,也是中国人民的法治图腾及文化符号。皋陶法治文化的核心在于“法治”与“德治”的结合,皋陶法治文化中的“崇德尚法”“重在安民”“秉公持正”等思想内核正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因而我们必须宣传好践行好。一是让六安成为全国著名的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充分利用良好宣传机遇,如值2024年是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70周年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10周年之际,可以提前谋划盛大活动;着眼打造皋陶法治文化圈,依托原皋陶文化研究会班底,吸纳专门人才加入研究队伍,在我市高校、党校开设专门的研究课程,成立皋陶研究基金,借助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对皋陶研究重大活动和取得的重要成果予以支持鼓励,不断拓展皋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建造中国司法博物馆,让皋陶真正走出六安、闻名全国。司法博物馆陈列各时代司法历史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书籍,让观众穿越到不同的历史文化情境之中去深刻体验;争取国家司法部门、文化主管部门和历史研究部门的支持,把六安建成全国性的司法培训中心。二是让法治成为六安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皋陶封地后人,我们必须践行好皋陶法治精神,如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对标对表法治政府建设纲要,自我加压,让依法行政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争创全省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严格公正司法,让每一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够感受到公平正义,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和人民满意度;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特别是要重视皋陶“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思想,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德治法治的融合作用,探索出法治社会建设的六安样板。
每一座经典城市都有自己闪亮的城市名片,城市名片“浓缩城市精华,彰显城市魅力”。六安文化最早和最有特点的就是皋陶文化,对于我们六安来说十分珍贵。弘扬皋陶法治文化,能“为往圣继绝学”;打造法治之城,可“为地方开太平”。传承好皋陶法治精神是一篇大文章,写好这篇文章,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本文系2022年度六安市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安徽皋陶法治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双创“实践研究” 成果。课题负责人:王方宝;课题组成员:臧玉多、涂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