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六安社会科学网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社科要闻工作动态

省政协集智聚力为新兴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浏览次数:54   发布时间:2024-08-05

640 (1).jpg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新兴产业代表了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和产业发展方向,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安徽“三地一区”战略定位的重要内容,是全省上下必须紧扛在肩的“国之大者”。

  党政所需,政协所向。

  今年以来,省政协围绕“谋划推进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调研、建言献策。

image.png

  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安徽省内唯一一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的生产制造基地,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有序推进各型能源飞行器的总装、调试、试飞等工作。(资料图片)记者 范柏文 摄

  奔着问题去 向着难处攻

  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省政协组成调研组,赴省内外进行深入调研,开展了线上线下问卷调查。

  一组组数据信息统计出来,一个个现实困难反映过来,一条条意见建议收集上来。

  “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我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谋划推动新兴产业重点项目集群发展,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努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因地制宜做大新兴产业。”调研组负责同志如是说。

  这是一项主动作为的担当——

  谋划推进新兴产业重点项目,是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我省科技创新优势、推进智能绿色制造强省建设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动我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引擎。

  这是一组激昂振奋的数字——

  今年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9%,新兴产业在聚势向新的赛道上加速成长;

  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7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56%、居全国第7位,独角兽企业数量达16家、跃居全国第6位;

  全球10%的显示面板,全国50%的光伏玻璃、20%的光伏组件、15%的家电、10%的汽车,都来自安徽;

  ……

  这是一份直面问题的清醒——

  调研中也发现,我省在新兴产业项目谋划和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从项目谋划储备层面看,有些地方对国家产业政策、财政预算专项、金融融资工具等研究不够深入,导致项目编制精准性不高,申报材料不充分,错失资金争取窗口期;

  从项目招引布局层面看,存在好高骛远倾向,一些项目招引脱离地方发展现实,未充分认识到产业布局和自身禀赋的差距,缺乏落地基础;

  从项目推进落实层面看,有的存在项目谋划与要素供给能力不匹配现象,对涉及的资金、用地、能耗、环境容量等分析论证不够,部分项目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从项目服务保障层面看,有的地方缺乏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生态理念,没有做好风险评估和前景研判,“企业画饼、政府背锅”现象时有发生;

  ……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向着难处攻,调研组一次次走进企业、走进基层,查实情,寻良策,调研越来越深入,思路越来越清晰,建议越来越扎实。

      芜湖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调试工业机器人。(资料图片)记者 范柏文 摄

  以有用之言献有效之策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一直在围绕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调研。

  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是我国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要素。

  我省“芜马合”机器人板块起步早,并且发展势头良好,涵盖关键零部件、本体、集成等全产业链,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以芜湖为例,芜湖机器人产业园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发展集聚区,已形成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机器人本体全面接近国际一流水平,机器人系统集成千行百业全面发展,服务特种机器人同步多元发展,并形成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集聚发展态势,集聚区内企业超过220家,其中规上企业超过100家,产值突破300亿元。

  “尽管我省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取得显著进步,但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许礼进告诉记者,问题主要表现为机器人产业存在“高端行业低端化”现象,同时尚未建立起成熟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创新发展前瞻性布局也不充分,缺乏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机制。

  经过深入调研走访,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许礼进认为,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开展补链强链延链行动。“面向产业链构建适合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省科技厅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省工信厅重大科技项目和省发改委重大产业创新计划等项目,系统性突破机器人实时操作系统、高性能减速器等关键核心部件、软件,高性能共性运动核心算法等核心技术,以及全域感知与智能决策、自然交互与共融协作、技能学习与发育进化等智能化应用关键技术,推动我省机器人主要产品在通用行业与高端领域批量化应用。”

  与机器人产业一样,低空经济也已成为全国多地聚焦发展的重点产业。作为全国第三个、长三角地区唯一获批成为全域低空空域改革试点省份,我省聚集了省通航控股集团、零重力、钻石飞机等企业300余家,2023年低空经济规模达450亿元。省通航控股集团董事长汤斌告诉记者,我省低空经济的特色优势逐步凸显,但与低空经济第一方阵省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服务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场景开发应用不够丰富等。合肥市政协调研时也发现,在工作推进中存在低空空域保障压力较大、综合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低空统计体系尚不健全等难点问题。

  如何打通堵点破解难题?汤斌建议要在“四力”上狠下功夫,即基础设施建设上“发力”、低空服务保障上“用力”、低空场景应用上“倾力”、低空产业发展上“聚力”。“按照多点布局、加快建设、选好区位、节省投资的‘多快好省’建设模式,统一规划、建设、运营一批 A2级以上通用机场,构建全省低空飞行航线网络。在重点城市加快推动eVTOL起降场、直升机临时起降点、新能源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地面设施保障能力。依托安徽省低空智联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省级低空飞行数据中心建设,不断完善低空管理服务智联体系。”

  合肥市目前已有低空经济企业近100家,初步形成集研发、制造、销售、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特别是打造的“骆岗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项目”,已开通无人机医疗物资配送、轨道巡检、外卖配送等7大类30余条航线。合肥市政协建议,聚焦航空材料、电池、飞控、动力、元器件等领域,招引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同时,围绕载客载货eVTOL、中大型无人机等,布局招引检测检验、维修保养、飞行服务、教育培训等后市场项目。

  “设立量子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采用‘定向委托’‘揭榜挂帅’‘赛马机制’等方式,把散落在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中的科研与技术开发力量集中起来,重点突破量子关键核心技术。”

  “推广合肥药谷模式,建立更多生命健康产业园中园,作为创新药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

  “按照‘产业集聚、下游延伸’的原则,拓展镁合金下游应用,推动镁产业与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国防军工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招引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关联项目,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为‘新三样’产业链项目量身定制扶持政策,鼓励各地出台支持企业技改政策,做好落后产能的‘除法’,通过升级异质结、2代BC等电池、组件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引导支持光伏企业‘小树变大树’‘独木变森林’。”

  ……

  有关地市政协、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分别聚焦量子、生命健康、新材料、“新三样”、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工业软件等产业,以及科技金融、政策扶持、产业生态、人才培养、研发平台等方面,深入阐明现状、分析问题,务实建言献策。

  积点滴智慧,聚发展合力。

  持续围绕我省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问题,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深入开展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和重大课题研究,多建有用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多谋创新之举、多聚共识之力,共同助推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向“实”发力,向“新”而行,在中国式现代化安徽实践中展现政协作为。

  (《安徽日报》2024年8月5日第7版,原标题:省政协围绕谋划推进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言献策——向“实”发力 向“新”而行,记者: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