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普工作的建设重在基层,也难在基层,基层科普是科学普及的“最后一道工序”,不仅对提升社会科学素质、营造社会氛围有着重要意义,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地方文化经济建设、提升地方治理水平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池州学院商学院暑期三下乡“科普筑梦,杏暖夕阳”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池州市翠屏苑社区进行社会科学知识及技术普及,不同于传统的科普方式,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科普宣讲+社区实践”的双轨模式。使科普教育不再局限于书本之上,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创新“科普宣讲+社区实践”模式
搭建“科普宣讲+社区实践”的新概念模式,即用讲解来宣传社科知识,并前往社区基地展开志愿实践。该模式的应用旨在充分提高社科科普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结合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宣讲活动,让居民由浅入深全方位了解科学知识并提高文化素养。同时,社区实践活动在真正意义上将科普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让民众亲身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好处,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应验科普教育的实效性。
为开展符合社区需要的科普内容,池州学院商学院根据社区居民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科普主题。主题包括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思想品德、民俗与节日、中华文化与文明社会科学、人文特色、健康生活、文化遗产等多个领域。商学院制定清晰的教学计划,包括目标、流程、互动环节等,在宣讲过程中,采用PPT、视频、实验道具等辅助材料,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科学概念。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绘出最美青花瓷。在“青花瓷的现·代对话”环节中,实践团成员利用详尽的图像和视频资料,详细介绍了拥有独特蓝色调的青花瓷的历史背景、瓶身结构、制作工艺以及寓意吉祥的图案和花纹排列,如龙凤呈祥、莲花纯洁、竹报平安等。在随后的实践环节中,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同发挥想象力,绘制心中的青花瓷,一时间诞生了许多色彩斑斓、风格各异的“青花瓷”作品。
感受非遗艺术的魅力。为让孩子们感受到非遗艺术的魅力,团队成员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扎染活动。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扎染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讲解染料如何被布料吸收及不同纤维对染料的反应,并演示多种绑扎方法,如螺旋形、圆形、方形、花瓣形等。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动手尝试,从折叠、打结到染制,他们制作出有如云朵般轻盈的图案,也有如像星空一样深邃的效果,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漆扇实践显古韵。志愿者引领孩子们踏上漆艺的历史之旅,讲述这项技艺从古代中国宫廷到民间的发展历程,并强调漆扇不仅是实用品,也是表达审美情趣的方式。接着展示了漆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漆料是如何与木材或其他材质结合的,以及怎样通过不同的工艺达到理想的质感和光泽度。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用竹签滑动自己滴进水中的漆画颜料,然后缓缓旋转着将扇子浸入水中,漆纸擦干后得到一把不可复制的漆扇。
涵养思想品德
祖国旗帜在我心里。实践团的志愿者精心策划了“祖国旗帜在我心里”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以“你们了解哪些旗帜”为引子展开讨论,引导孩子们深入了解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等各类旗帜的意义及其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精选图片和视频,增强了辨识旗帜的教学效果。团队成员还制作了国旗升降台教具,通过模拟升降国旗的过程,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这一庄严仪式,加深对国旗升降仪式重要意义的理解,进而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传承红色故事。志愿者们举办了“红色故事进社区”的活动,旨在通过讲述革命历史故事来传承红色文化,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志愿者们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分享了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等著名英雄的故事。在互动环节,孩子们上台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敬仰及对祖国的热爱。一位10岁的小男孩激动地说:“听志愿者哥哥姐姐们讲的故事,我觉得红军叔叔阿姨非常伟大。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为国家做贡献。”
体验民俗与节日
志愿者们将活动引向传统节日文化的体验,结合精美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和通俗易懂的讲解,向孩子们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如包粽子、赛龙舟、挂香囊等)和意义。同时,志愿者们还带领孩子们亲手制作了端午节传统香囊,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与情感联结。孩子们在完成香囊制作后,纷纷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和心得。
感悟中华文化与文明
书画最美汉字。“书写最美汉字”活动拉开帷幕,志愿者们为孩子们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包括“仓颉造字”“甲骨文的由来”“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和“我国著名的书法作家”等,讲述汉字的起源和故事,了解汉字的造字智慧和汉字中的文化。随后组织孩子们用毛笔和墨水在白色宣纸上进行书法体验,志愿者手把手地教导孩子们如何握笔、如何蘸墨、如何运笔,从最基本笔画入手,引导孩子们感受笔墨之间的韵律与美感。
货币的发展和应用。志愿者打造了一场寓教于乐的“货币课堂”,涵盖货币的起源、历史演变及现代电子货币的使用方式,特别聚焦了第五套人民币的详细介绍。生动的图片展示、实物观摩及互动游戏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养分。宣讲环节志愿者以小故事为切入点,深入解析货币的历史脉络,并教授假币鉴别技巧。互动游戏中如“朝代货币猜猜看”“凑钱挑战”等,既帮助孩子们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增强了孩子们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共建社科普及基地
学校与社区共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是一种促进学校教育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有效模式,旨在推动“科普宣讲+社区实践”服务模式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引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践行科普、推广科普。对此,池州学院商学院(法学院)与清溪街道翠屏苑社区共建志愿服务基地,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期望。学校提供人力、科普知识和科普技能,社区则提供场地、设施和科普实践机会,构建出一个互惠互利的合作框架。双方强调,要不断优化“科普宣讲+社区实践”模式下对科普知识及技术的传播,致力于打造一个稳定、高效的服务平台,既能满足其对科普知识的需求,又能增进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最终实现科普工作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