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六安社会科学网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社科要闻工作动态

省中特中心省社科联研究基地党报发声

浏览次数:150   发布时间:2024-06-04

640.jpg


  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举措。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以来,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区域发展整体效能稳步提升。安徽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发展中省份,要与沪苏浙紧握“结对之手”,共同落实国家帮扶政策,出台实施更精准举措,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优势互补,提升长三角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提升合肥都市圈能级。共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要提质升级合肥都市圈大中小城市能级。加强规划对接,优化合肥都市圈区域内大中小城市功能分工,构建合肥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的城市生态,进一步增强便捷高效的通勤圈、梯次配置的产业圈、便捷共享的生活圈。加快合淮产业走廊、合六经济走廊、合滁合作园建设,打造安徽长江城市带智能制造走廊,建立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动力机制,多中心、多层级、组团式发展和特色化发展。发挥科教资源集聚优势和区位优势,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优势,深化“两心联动”,锚定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省域合作方式,加快催生一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持续增强在全域乃至全球集聚人才、资本等高等要素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带动发展能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带动全省、影响长三角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有效提高安徽城市群、合肥都市圈的竞争力。

  促进跨区域园区合作。在G60科创走廊、沿江上海、苏州、南京、滁州、马鞍山、芜湖、铜陵等长江流域重要节点城市,采用“双飞地”园区、共建园区等合作模式,建设科技孵化、生产转化跨区域一体化的科技园区、产业园区,打造一体化综合功能走廊,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孵化同频共振,引领园区从传统的产能梯度转移,转向追求更高层次的产业链互嵌式发展,造就“四链合一”的园区创新生态,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示范标杆。推进省域南北园区合作共建、六安与合肥同城化发展、合淮产业走廊合作共建、合滁合作园等结对合作共建项目,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建的广度和深度。南北园区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畅通要素流通渠道,站在构建全产业链供应链的高度,锻长补短,促进两地产业链双向融合。立足区域内南北合作的实际情况,着力发挥政府推动作用,走市场化合作共赢的路子,创新能力建设,强化政府推动、各方参与的合作机制,推动南北共建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转化。

  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一要深化多层次多主体合作。以产业振兴为承接产业转移主抓手,推动政府、研发机构、多种所有制企业聚力结对合作帮扶往深里抓、往实里抓,实现“借梯登高”,推动地市级层面与沪苏浙发达地区多层次多主体合作。二要构建融合贯通的创新生态。发挥好长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联盟平台作用,瞄准汽车和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集群,全域配置资源,促进集群化发展,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合作,强化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市场化合作,探索产业链创新链跨界融合新路径,加快形成研发在沪苏浙、成果转化在皖北的创新生态。三要共建升级产业合作园区。深化“一帮一”、加快“一体化”,提速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共建步伐,健全成本共担、利益共享、融通共赢等机制,拓展合作发展空间,优先打造结对合作帮扶重点园区,落地一批具有引领性标杆性合作发展重大项目,确保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成果。

  开展沪皖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其一,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大别山精神,协同开展红色文化研究、红色史料发掘和红色文创产品开发等。互设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协调有关方面增加两地往来高铁班次,制定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加强旅游产业发展互助,推动上海知名旅游企业投资开发六安优质旅游资源,发展高品质的山水旅游、乡村旅游、精品民宿游,共享网络营销渠道,打造营销矩阵。其二,发挥农业资源互补优势。支持上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六安投资建设粮食、蔬菜、茶叶、水果、畜禽、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综合体,支持六安完善大别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共同建设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其三,发挥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品牌效应。推进G60科创走廊示范效应向六安延伸,建设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基金集群”为一体的科创生态社区,支持上海各类科技创新基金,参与六安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双创”平台建设,共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

  (《安徽日报》2024年6月4日第6版,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联研究基地,执笔:都宜金 房金环 陈颍。本文系生态强省研究[AHSTZD2024006]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