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社会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全力打造的“舒城红”社科普及平台,走“新”更走“心”,成为推动社科普及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普及什么——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立足点
舒城县坚持把宣传党的政策、服务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社科普及工作的基本立足点。积极宣传、生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为社科普及工作的重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社科普及的各个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舒城县突出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贴近青少年需求,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引导他们听党话、跟党走。把弘扬大别山精神、新四军精神等革命精神作为社科普及的有力抓手。抓好红色教育,把红色江山代代传承下去。
舒城县加大地域特色优秀文化的宣传普及力度,大力展示舒城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增强地域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增强做新时代自信自强的舒城人的历史自觉。
谁来普及——打造“舒城红·一十百千”社科普及体系
舒城县着力打造“舒城红·一十百千”社科普及体系。
“一”就是打造“舒城红”社科普及网络平台。创建“舒城红”社科普及网络抖音号,将“云资源”变为实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图文、音视频素材形成全媒体传播矩阵,以“新”的话语、“活”的讲述、“潮”的传播,拍摄制作“舒城青年一线说”“奔涌向未来”等青年社科普及视频,将青年社科普及成果向线上延伸。目前已拍摄制作三十多期,浏览量达一百多万。
“十”即培育推选社科普及十大新星。组织开展“微宣讲”“乡村名嘴说”“社科普及进万家”等活动,广泛开展社科普及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等各类活动,培育了郝诗妹、夏晓倩等社科普及十大新星。
“百”即打造百公里社科普及红飘带。整合县内十多处红色基地,开设固定社科普及点,寓社科普及于红色旅游之中,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实现“红色旅游深得人心、红色教育深入人心、红色精神刻骨铭心”,更好传承红色基因。
“千”就是组建千人社科普及队伍。坚持领导干部示范带动,形成“县乡领导+知名专家+基层干部+媒体记者+乡村名嘴”的全县社科普及格局,多点布阵全力打造“1+11+N”特色社科普及团队。1即:成立县委社科普及队伍;11即:根据行业特点组建教师、红领巾、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干部、文艺、劳模、好人、青年、巾帼、社科专家社科普及队等11支县级社科普及队伍;N即:各地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和资源禀赋,积极吸纳、培育优秀社科普及人才,建立各具特色的社科普及团队。目前,千人“舒城红”社科普及队伍活跃在城乡,常态化开展社科普及工作。
怎么普及——构建“舒城红·一二三四”社科普及工作机制
社科普及工作要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要根据新任务新要求,推动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平台载体的创新。
完善“一个系统”。建立社科普及工作激励创新机制、评价考核机制,通过比赛,以赛促讲;通过培训,以训提升,建立一套管理体系,实现工作推进全要素统筹,对普及员的成长成才进行全周期管理。
编好“两大读物”。深入发掘全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坚持每年编撰一至两本反映本地域特色文化的通俗社科普及读物,推动构筑人民自信自强的精神高地。今年编写的读物《舒城红·行走在百公里红飘带上》和《转水湾之路》,展示了舒城县的红色历史和乡村振兴征程上人民群众的创新及奉献。
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建立传帮带机制,由资深专家、社科普及名师带学徒开展普及;二是建立结对制,推动县委讲师组、县委党校、县委史志室等单位与民企、社区、乡村开展理论和社科普及结对,互学共建、互助提升;三是建立赛马制,今年已举办不同形式的社科普及大赛十多场,以积分制评出一二三等奖,促进了社科普及活动全面开展。
用好“四个阵地”。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百公里社科普及点、大篷车流动社科普及点、田间地头等三百多处特色普及点,广泛开展社科普及活动。
普及保障——建立社科普及“舒城红·四张清单”
将社科普及工作作为党委(党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一是建立社科普及内容清单。结合普及的重点,定期列出重点内容,以清单形式便于逐项抓好落实。二是建立社科普及的责任清单。明确乡镇党委书记、宣传委员、其他班子成员、宣传干事、文化员、村党支部书记在社科普及中的工作责任,让社科普及工作每项任务都责任到人。三是建立社科普及的整改清单。将社科普及方面存在的短板和问题纳入清单,逐条整改,逐一销号。四是建立社科普及的负面清单。对社科普及工作敷衍了事、应付检查、形式主义的问题建立严肃的约束和处理机制,确保社科普及工作落地见效。